节日祝福网

陕西立春有什么习俗

发表时间:2022-01-06

元宵节习俗。

燕子声声报春到,花儿朵朵迎春风,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叫正月节,那我们就要给自己的朋友们送上一条立春祝福,一条优秀的立春祝福是怎么样的呢?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“陕西立春有什么习俗”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一、吊春穗

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,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。每年立春日,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,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“麦穗”。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,也可挂在牲口如驴、马、牛的身上,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收。

二、春社

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。周代为甲日,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。社日以祭神为主,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。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,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,成为一种祭祀活动,意为大地繁衍万物,祷告祭祀,以祈求六畜兴旺,五谷丰登。

三、贴宜春字画

春天到了,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,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。据记载:立春日,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,字称“宜春字”,画称“宜春画”。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,表示迎春的志愿。如果会绘画的人,常给门楣上画一幅《腊梅图》。

四、打春牛

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。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,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。上画四时八节,360日12时辰图纹。立春前一日,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。尔后由县执事(县长)亲手扶犁执鞭打“春牛”,以示春耕开始。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。边耕边打“春牛”,口喊:一打“风调雨顺”;二打“国泰民安”;三打“五谷丰登”等吉祥话语。

五、戴春鸡

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。每年立春日,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,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,表示祝愿“春吉(鸡)”立春日,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,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,认为这样做,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。前者称为“禳儿疹”,后者称为“散疹”。

六、佩燕子

佩燕子是长安、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。每年立春日,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“燕子”,这种风俗起自唐代,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。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,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。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,修建燕子窝。

燕子是候鸟“不吃你家谷子,不吃你家糜子,只在你家抱一窝儿子。”所以向阳人家都喜欢在自己院落房舍里,招惹燕子繁殖生息。每年立春这天,人们都喜欢佩戴“燕子”,特别是小孩,父母早准备好了,他们戴在胸前,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,兴高采烈,雀跃有余。

小编推荐

立春习俗有什么禁忌


1、立春之日不看病

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。这个说法不过是想讨个好彩头,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样,小毛病耽误一下倒也没有什么。

2、立春之日不理发,理发则不吉利

俗话说:发乃人身之草木,立春回暖,草木出生,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,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。再有,一年365天,为什么非要选在这一天去理发呢?

3、立春之日不能躺着,要坐坐或者站起来走走

都说春暖大地,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,人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。建议大家去田间或者公园走走,吸收新鲜空气,感受活力与自然,为自己的新年讨个吉利。

4、忌讳吵架、不口出污秽言语、不要做口舌之争,和和气气,喜迎春之至

新年新面貌,一个好的心情,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,顺顺利利。

5、立春之日莫搬迁

很多人都应该知道,搬家不要选择在四立八节之上,因为这是气节交接之时,气息驳杂,搬迁自然不宜,一年之始,不宜动荡。

6、立春这一天,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回娘家

春乃一年之始,古时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,那就不能把婆家的运气带回娘家啦,再就是,春归娘家去,来年又一春,就是要再嫁人了。

北京立春有什么饮食习俗


在中国北方,特别是北京地区,吃合菜十分讲究。一是节令性强,立春日必不可少;二是吃炒合菜需要春饼卷食,方能品出味道。吃过春饼卷合菜,杨柳吐絮,燕语呢喃,春天来临。

《四宝鉴》中曾记载:立春日,都人(指北京人)做春饼,生菜,号春盘。并有诗云:咬春萝卜同梨脆,处处辛盘食韭菜。将韭黄、肉丝、粉丝、豆芽菜、嫩菠菜炒在一起,便是合菜,上面若再盖上一张摊鸡蛋饼就是北京名吃和菜戴帽儿,北京人则称之为金银满堂。

合菜的做法并不复杂,大体是这样的:先把洗干净的瘦猪肉切成一寸来长、火柴棍儿粗细的丝儿,再把粉丝用温水泡成水粉丝。葱花、姜丝炝锅儿后,煸炒猪肉丝儿,加上点儿料酒、酱油提味儿,然后再放进去发好的粉丝稍微煨一煨,起锅时翘上点一寸来长的蒜黄儿,这算一盘儿荤的。

另一盘儿是先把豆芽菜洗干净了切了须子,炝锅后旺火爆烹,再把事先准备好的,切成一寸来长的菠菜和马莲韭段儿推进去,出锅后点上点儿香油,这算一盘素的。炒这盘儿要找准了火候儿,得做到菜熟而不塌秧,色儿正,利口,不能出汤才算地道。也有人家儿把这两盘儿搅拌成一盘儿,再摊个鸡蛋饼放盖上头的,就叫做炒合菜盖帽儿。

北京立春的饮食习俗2、萝卜

老北京人还遵循着在立春那天买萝卜吃,谓之为咬春的风俗,这是由于老北京人认为立春这天吃萝卜可以解春困。立春时吃萝卜以脆嫩多汁的青萝卜为上,红心萝卜更佳。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,还可以增强女性的生育机能,所以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。

萝卜有很大的药用价值,它可祛痰、通气、止咳,甚至解酒、解毒、补脾胃、御风寒。由此可见,吃萝卜表面看来仅是一种风俗,实际上它是古人关于营养、健身、祛病的经验之谈。

生吃水红萝卜是立春的一个民间习俗,有其合理的一面,但不宜过度。一般情况下,吃煮熟了的红萝卜,其所含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吸收率比生吃要高。如果过量食用红萝卜会引起黄皮病,虽然于健康无损,但也要停食2-3月,才会自行消退。

北京立春的饮食习俗3、春饼

每年立春日,北京人都要吃春饼,名曰咬春。立春时节的北京往往还看不到什么绿色的春意,便发明了春饼,就像是人们寄予春天的希望,薄薄的两张小饼卷着满满的春意盎然,一口咬下去,讨了个好彩头,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。

北京人吃春饼是用白面擀成圆形的饼,经烙制而成。所谓春饼,又叫荷叶饼,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,用两小块水面,中间抹油,擀成薄饼,烙熟后可揭成两张,卷着菜吃。

清《调鼎集》记载春饼的制法是擀面皮加包火腿肉、鸡肉等物,或四季时菜心、油炸供客。又咸肉腰、蒜花、黑枣、胡桃仁、洋糖(白糖)共碾碎,卷春饼切段。这是清朝的吃法。但现在演变为春饼抹甜面酱,卷洋角葱后食用。

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饼与普通的烙饼不一样,讲究用烫面,烙出来不仅要薄,而且一张春饼要能一分为二地揭开。饼里夹上菜,菜样一定要多,要荤素搭配,有驴肉、熏肚、熏肘子、酱口条、酱小肚等肉菜,还要有炒粉丝、炒菠菜、炒豆芽等素菜,老北京吃春饼还讲究有头有尾,就是吃春饼前用羊角葱丝蘸六必居的甜面酱,抹到春饼里,夹上合子菜一卷,从一头吃到另一头,这就叫作有头有尾,寓意合家欢乐。

从现代营养学观点来看,春饼的饮食方式符合限脂限盐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摄入,以及主副食搭配、荤素搭配、颜色搭配、营养素搭配、性味搭配的膳食要求。因此,四季皆宜食用。

立春时节有什么习俗活动


活动

1、咬春

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,主要是春饼、萝卜、五辛盘等,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,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。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: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,其实也包括吃春饼;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。为什么要吃萝卜呢?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。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,除解困外,主要是通气,使人保持青春不老。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,用葱、蒜、椒、姜、芥等调和而成,作为就餐的调味品。

2、鞭春牛

鞭春牛,又称鞭土牛,起源较早,后来一直保存下来,但改在春天,盛行于唐、宋两代,尤其是宋仁宗颁布《土牛经》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,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。鞭春牛的意义,不限于送寒气,促春耕,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。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,人们争抢春牛土,谓之抢春,以抢得牛头为吉利。塑制春牛时,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,当牛被打烂时,五谷就流了出来。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,预示仓满粮足。

3、句芒神

句芒为春神,即草木神和生命神。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,执规矩,立春之日民间习俗主春事。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,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。山东迎春祭句芒时,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:戴帽则示春暖,光头则示春寒,穿鞋则示春雨多,赤脚则示春雨少。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,击鼓驱疫,祈求平安。

4、迎春

立春习俗:为了迎春,先在县城野外选择一片风水好地,搭起春棚准备迎春。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,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。四周插上彩旗。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,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,有时在当日辰时,有时在子时半夜。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,抬上春官游行显威,前拥后挤,威风无比。并有报子、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,或各样奇装异服,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,边进行边做戏,打浑斗趣,引人发笑。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,然后到县政府(县衙)报喜迎春。

养生食物

1、山药:山药具有清热、解毒的功效,春季多食可以养血止咳,可以养肠胃,煲汤、煮粥放入即可。

2、春笋:春笋是应季的食物,非常新鲜,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,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,清炒食用即可。

3、豌豆苗:春季食豌豆苗最佳,豌豆苗富含钙质、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,起到利尿、止泻、有助于消化的作用,清炒豌豆苗或榨取豌豆苗汁,最为适宜。

4、韭菜:初春和下市的韭菜为佳,可以健脾胃、益精壮阳,能够开胃提神,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。

5、胡萝卜:胡萝卜也很适合春季吃,胡萝卜含有大量的纤维素、维生素B族等元素,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,与助于毒素的排出。

6、西红柿:春季吃西红柿补充维生素C,每天使用50g~100g的新鲜西红柿,就可以满足人体集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,富含苹果酸,能够有助于消化。

原则

1、防止旧病复发。古谚语:百草回芽,旧病萌发。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、肝炎、流脑、麻疹、腮腺炎、过敏性哮喘、心肌梗塞、精神病等。因此对于有肝炎、过敏性哮喘、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。

2、不要过早减衣。春不减衣,秋不戴帽。立春气温还未转暖,不要过早减掉冬衣。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,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。由冬季转入初春,乍暖还寒,气温变化又大,过早减掉冬衣,一旦气温下降,就难以适应,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。病菌乘虚袭击机体,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。

3、每天梳头百下。《养生论》说:春三月,每朝梳头一二百下。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。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,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,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,故春天梳头,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,有宣行郁滞,疏利气血,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。


猜你感兴趣:

1.立春有哪些习俗

2.立春有什么习俗

3.立春时节民俗迎春的介绍

4.立冬时节有什么习俗

5.立春养生

石家庄立春的习俗有什么


石家庄的习俗

1、迎春

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,事先必须做好准备,进行预演,俗称演春。

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,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。迎春设春官,该职由乞丐担任,或者由娼妓充当,并预告立春之时。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、春牛图,清末《点石斋画报》上的龟子报春、铜鼓驱疫,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。

2、躲春

在传统民俗学上,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。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,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,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,所以躲春的习俗 就出现了。在民间,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,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。传统留下来的习俗,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、必须要和和 睦睦、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。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,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,以免招惹晦气,影响一整年的运气。

3、吃春卷

吃春卷原本是立春节庆习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。可是,现在这种节庆习俗已经淡化了很多,甚至于许多年轻人都已经不知道这一习俗了。现在,人们更多地用吃面条和饺子代替了吃春盘、春饼、春卷,来迎接春天的到来,故民间广泛流传有迎春饺子打春面的说法。春卷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食品。时至今日,色泽金黄、外皮酥脆、肉馅鲜嫩、香气诱人的春卷已成为许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风味独特、备受欢迎的名点。

4、吃萝卜

在许多地方,立春又叫咬春。北方立春,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是吃萝卜,俗谓咬春。吃萝卜可分为啃、切片、切丝、做馅等多种形式。明人刘若愚《明宫史》载:至次日立春之时,无贵贱皆嚼萝卜,名曰咬春;清光绪富察敦崇的《燕京岁时记》载: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,谓可以却春困也。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,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,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。

养生吃的食物

1、豆芽

立春养生吃春芽。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,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,如:香椿、豆芽、蒜苗、豆苗、莴苣等等。豆芽具有发散的功能,吃下去不但能利湿,还会帮助人体生发阳气。立春养生吃吃豆芽的时候也不必加肉,以免加重胃肠负担。

2、大枣

中医认为,多甘少酸是春天的饮食原则,而在甘味食物中,以大枣是上佳食品。大枣性温,味甜,具有补脾益气、养血安神的功效,可以用于改善脾虚食少、乏力便溏、气血津液不足、妇人脏躁等症。建议将大枣劈开后再泡茶或水煮。

3、春卷

除了春饼之外,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。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。宋代有一种卷煎饼,是春饼与春卷的过渡类型。元代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》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。到了清代已出现春卷的名称。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,成长条形,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。馅心可荤可素,可咸可甜。

养生方法

1、立春过后还得捂

虽然立春意味着春天的来临,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,至少需要10天~15天的过渡时间。如果过早脱掉冬装换春装,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,因为不适应而受寒,从而导致感冒、气管炎、关节炎等疾病。所以立春后最短也要再捂10~15天。

早春时节,应该提前了解气温变化,适当增减衣物。

2、立春之后多吃辛温食物

立春养肝,宜多吃辛温发散的食物,如多用豆豉、葱、姜、韭菜、虾仁等有利阳气生发的食物来调味;还要少酸多甘,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,如大枣、百合、梨、桂圆、银耳、萝卜等。

立春后麻辣火锅要少吃,羊肉、狗肉以及过于辛辣及油炸食物都要少吃,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损耗阳气,导至上火。


猜你感兴趣:

1.立春习俗

2.立春时节来临有哪些传统习俗

3.立春时节迎春和鞭春习俗的由来是什么

4.立春的习俗和注意事项有哪些

5.立春节气有什么古老习俗

立春节气有什么习俗


1、迎春

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,事先必须做好准备,进行预演,俗称演春。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。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,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。立春后,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,喜欢外出游春,俗称出城探春、踏春,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。

2、送春

立春这天,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,称为“春牛”,送往各家各户,谓之“送春”。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,黄色代表土地,春牛代表农事。

3、贴宜春字画

春天到了,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,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。据记载:立春日,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,字称“宜春字”,画称“宜春画”。

4、籍田礼

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,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。在籍田仪式后聚饮,这是后世“团拜”和“贺年”的一种雏型的仪俗。

5、糊春牛

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,按传统的作法,由县政府(县衙)聘请纸扎能手好匠,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,精心制作春牛图像。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,用春木做腿,再糊上纸,涂上颜料,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。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,当年就“五谷丰收”;糊上黑色纸,当年收成不好。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,以得民心。春牛糊好后,举行开光点睛仪式,即设立香案,顶礼朝拜。

6、鞭春牛

又称鞭土牛,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,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,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,以抢得牛头为吉利。

7、吃春饼、春卷

立春这一天,潮汕民间还有吃春饼、春卷一俗。据《四时宝鉴》说:“立春日春饼、生菜,号春盘。”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,以豆芽、韭黄、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。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,形状根据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。

8、咬春

立春这一日,中国民间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,叫做咬春。因为萝卜味辣,取古人“咬得草根断,则百事可做”之意。老北京人讲究时令吃食,立春这天要吃春饼,吃春饼就是咬春,也有叫吃春盘的,这一日从一大清早,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:萝卜赛梨。那时候,再穷的人家,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。

立春节气有什么古老习俗


习俗

1、糊春牛: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,按传统的作法,由县政府(县衙)聘请纸扎能手好匠,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,精心制作春牛图像。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,用春木做腿,再糊上纸,涂上颜料,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。

2、打春牛: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,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。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,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。上画四时八节,360日12时辰图纹。立春前一日,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。

3、迎春:为了迎春,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,搭起春棚准备迎春。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,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。四周插上彩旗。

4、游春、报春: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,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,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。边走边舞,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。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,十分壮观。游遍周围村庄,大街小巷。

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立是开始的意思,自秦代以来,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。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,春是温暖,鸟语花香;春是生长,耕耘播种。

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,而在自然界、在人们的心目中,春意味着风和日暖,鸟语花香;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,农家播种。

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立是开始的意思,自秦代以来,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。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,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。

战国后期成书的《吕氏春秋》十二月纪中,就有了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。这八个节气,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。

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年的立春前,当人们准备热热闹闹迎接立春时,不料,瘟疫四起,使得所有人都传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疾病。这种病很怪,那模样真像喝醉了酒似的,个个都是头重脚轻,连抬抬手的力气也没有。

立春前一天,一个老道打扮的人来到了一个村庄。他见村庄里静得听不到鸡鸣狗叫,更不见有人走动,觉得奇怪万分。他连忙上前打听,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,合着眼用微弱的声音,断断续续地说:全村人都得了一种像我这样的病。

道人一连闯了几家,情形都是一样。道人也莫名其妙。于是,他来到村东头的一棵古树下,面南盘坐,挑起单掌,合眼静坐,口中念念有词。原来,他向南海的菩萨祈求医治瘟疫的方法。这时候,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,道人从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,拔下几根鸡毛,扎在了地上。

瘟疫解了,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安乐的生活。从此,乡人便在立春这天啃吃几片萝卜,以求平安。咬春的习俗也就形成了,持续至今。

禁忌

1、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回娘家。为什么呢?首先,春乃一年之始,古时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,那就不能把婆家的运气带回娘家。再者,春归娘家去,来年又一春,就是要再嫁人了。所有这些如今看来都是没有道理的说法,男女都有独立的人格,无需再去拘泥这些。春回娘家去,娘家婆家一样亲啦。

2、不看病。如果立春时节去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。这个说法不过是去讨个好彩头,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样,小毛病耽误一下倒也没有什么,那大病难道不要看吗?人秉五行之气,此日交接春暖,人生病也是正常现象,去看医生那是对身体负责。

3、不理发,理发则代表着不吉利。对于这一禁忌,倒是值得考虑,发乃人身之草木,立春回暖,草木出生,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,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,再说了,一年四季365天,为什么非要选在这一天去理发呢?这个习惯应该坚持,这是提醒世人为人处事都要遵循自然五行之道!


立春为什么有吃春饼的习俗


吃春饼的原因

立春这天,民间有吃春饼的习俗。如晋代潘岳所撰的《关中记》记载:(唐人)于立春日做春饼,以春蒿、黄韭、蓼芽包之。清人陈维崧在其《陈检讨集》一书中亦说:立春日啖春饼,谓之咬春。

旧时,立春日吃春饼这一习俗不仅普遍流行于民间,在皇宫中春饼也经常作为节庆食品颁赐给近臣。如陈元靓《岁时广记》亦载:立春前一日,大内出春饼,并酒以赐近臣。盘中生菜染萝卜为之装饰,置奁中。

其实立春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,也叫咬春。由于立春时,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各种蔬菜发出嫩芽,人们尝鲜,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,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,取名春饼,寓意着五谷丰登,也是春天的象征,并将它互相赠送,取迎春之意。

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,食用时,常常和用豆芽、菠菜、韭黄、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,或以春饼包菜食用。清代诗人蒋耀宗和范来宗的《咏春饼》联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动的描写:匀平霜雪白,熨贴火炉红。薄本裁圆月,柔还卷细筒。纷藏丝缕缕,才嚼味融融清代诗人袁枚的《随园食单》中也有春饼的记述:薄若蝉翼,大若茶盘,柔腻绝伦。

春饼的寓意

立春为什么吃春饼?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,将使农苗兴旺、六畜茁壮。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、韭菜的春饼,会使人们更加勤(芹)劳,生命更加长久(韭)。

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饼与普通的烙饼不一样,讲究用烫面,烙出来不仅要薄,而且一张春饼要能一分为二地揭开。饼里夹上菜,菜样一定要多,要荤素搭配,有驴肉、熏肚、熏肘子、酱口条、酱小肚等肉菜,还要有炒粉丝、炒菠菜、炒豆芽等素菜,老北京吃春饼还讲究有头有尾,就是吃春饼前用羊角葱丝蘸甜面酱,抹到春饼里,夹上合子菜一卷,从一头吃到另一头,这就叫作有头有尾,寓意合家欢乐。

春饼的传说

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春饼来历故事:相传宋朝年间,一个书生名叫陈皓,有一位贤慧的妻子叫阿玉,两人感情深厚,情投意合。陈皓专心致志读书,但常忘记了吃饭。这可急坏了阿玉,她左思右想,终于想出了做春饼这个办法,春饼既能当饭,又能当菜。陈皓边读书边吃春饼,餐餐吃得香,读书的劲头更足了。


猜你感兴趣:

1.立春节气为什么吃春饼

2.春饼的由来是什么

3.立春食物春饼是怎么做的

4.立春吃春饼应该配什么菜

5.立春习俗有什么禁忌

立春都有什么习俗


前一日,众人黎明在东郊迎春,车马、旗帜、服饰都用青色。

举行骑马、墩鞠等比赛。

立春当天,五更之后,天亮以前,儿童开始起床,相互呼叫:卖春困!

黎明,地方官员率领当地农夫祭祀神农,祀毕,亲自下田耕种。

农户橄打长秧鼓。检查农具。

煮白芷、桃皮、青木香为汤,用来沐浴。

养蜂人整理养蜂用具,准备割蜜、分封。

吃春饼生莱,就着小葱吃酒,吃红萝卜烧樟叶,烧煮茶叶。

儿童塑土牛,贴宜春二宇于门,踢毽子。拔河。

本日适宜行嫁娶以及冠礼。

开始赏梅。梅花、宝珠茶、山茶、铁杆海案、瑞香、报春、木瓜等上市。

立春习俗矜恤缓刑

我国古代在立春之前,均有对囚徒减免刑罚、怜悯抚恤的行为。《礼记月令》中写有:命相布德和令,行庆施惠,下及兆民。牺牲毋用化,禁止伐木,毋毅巢,毋杀孩虫、胎夭、飞鸟,毋度,毋卵。汉朝在文帝、章帝、明帝执政时,经常下诏,抚恤囚犯,减免刑罚,救济辉寡孤独。例如汉章帝元和二年,曾经下诏三公日:方春生养,万物革甲,宜助萌阳,以育时物,其令有司,罪非殊死,且勿案验,及吏人条书相告,不得听受,冀以息事宁人,敬奉天气。古人认为,春天阳气生发,万物开始生长,如果唯独人类除外,便不合情理,所以《礼记郊特牲》有春飨孤子之句。《春秋繁露治水五行》中亦有:立春出轻繁,去拘留,除栓桔,开闭阂,通障塞,存幼孤,矜寡独。这些都有因时教化的意思。

所以,在古代,时常于立春前一星期,由各级官员将所有积压案件逐一处理,并视案情轻重,对罪非殊死的一些案犯,酌情减免刑罚,目的在于使人精神振作,并增益人口。对自首之人,允许悔过自新,以示与岁更新。

立春习俗迎春

立春前一日,先要迎春。春至而万物生。古人把农事叫作春事,农忙叫作春忙。《书传》中记载:冬寒无事,并人室处,春事既起,丁壮就功。黄庭坚有诗写道:田园恰恰值春忙。春天又是播种的时节,因此,说到耕地,也应该称为春耕。

我国是农业国家,对于节令,极为重视。迎春的礼仪,在《月令》中有所记载,到东汉明帝时逐渐完备,后世更将它列人祀典。地方上的官员也箫举行迎春典礼,时间都在立春前一日。而在民间,迎春的仪式更是铺张盛大,十分热烈,其宗旨一方面在于劝农务耕,注重生六一方面示人须珍惜韶光,不要辜负一年之中的最好季节。

立春习俗走马

走马就是跑马,即骑马,盛行于唐玄宗时。当时有人因此说道:生儿不用识文字,斗鸡走马胜读书。北方人自古因地理地势的缘故,大多喜好骑马。

立春习俗蹴鞠

蹴鞠在古代极为盛行,相传起源于黄帝时。《史记》:处后毗鞠。《后汉书》:六博蹴鞠。《汉书艺文志》有关于at鞠的文字二十五篇,颜师古在注释中写道:鞠以韦(皮革)为之,实之以物,踢以为戏。蹴鞠陈力之事,在昔附于兵法。《太平御览》引用《三仓解话》称:鞠,毛丸,可踢戏。

蹴鞠,就是如今的踢球。汉朝时做这种游戏,要在地上挖出洞窟,把球踢人其中,又因为球很容易跑到别的地方,需要奋力追逐,所以还要挖出一条界线,示限制。(可参见《后汉书》中的〈戚夫人传》及《霍去病传》)隋唐时有专门的球场,宽广平坦,和今天的运动场没什么差异。毗鞠的时候,把两根数丈高的竹竿插在地上,并用网把竹竿网住,作为球门,以能踢进球的为胜。踢球的人分为左右两队,相互比赛。还有一种称为踏球的娱乐,即用脚蹬踩在球上,拐弯奔跑。《唐语林卷五》:今乐人又有蹋球之戏,作彩画木球,高一二尺,女伎登蹑。球宛转而行,萦回来去,无不如意,盖古蹋鞠之遗事也。明朝汪云程著有《蹴鞠图谱》,上面罗列的规则很是详细,涉及分左右两队、球门、社规以及踢法等许多细则。及至南宋临安,蹴鞠打球已皆有社团。

立春有哪些传统习俗


1、迎春

迎春是立春中的重要活动,提前一定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,进行预演,俗称演春。迎春是在立春的前一天进行的,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。迎春设春官,预告立春的时候。然后祭句芒神,句芒为春神,即草木神和生命神。古代的时候祭祀完句芒神就由郡县太守等象征性耕种,并打春牛,代表民间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耕种了。

2、游春(探春、游行)

游春是一项流行于民间的祭祀游行的活动。队伍先是报春额人打扮成公鸡样子走在队伍的最前边,由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的形象,其他人打扮成牧童牵牛、大头娃娃送春桃等各种象征春天的形象。这次游春以后就是意味着可以开始踏青的信号,一直到端午之间都是游春的好时机(立春那日游春也叫探春)。

3、句芒神

在“立春”的这一天,举行纪念的活动历史悠久,至少在三千年前,就已经出现。当时,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,是主管农事的春神。句芒为春神,即草木神和生命神。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,执规矩,主春事。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的事情,说明祭句芒由来已经是非常久了。

4、鞭春牛

鞭春牛,又称鞭土牛,起源比较早,后来一直被保存下来。山东的民间要把土牛打碎,人们争抢春牛土,谓之抢春,以抢得牛头为吉利。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的活动,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饿活动。

5、祭祖

在许多地区,立春要祭祀祖先。如广东《新安县志》载:“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”。在立春的时候供奉祖先的食品相对来说是比较特殊的。河南《汝阳县志》载:”设春宴,啖春饼,荐卜、梨。”

6、躲春

在传统的民俗学上,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。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,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产生不利的影响,更严重的话会影响一整年的运气,所以躲春的习俗 就出现了。

在民间,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和忌讳,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和习俗。传统留下来的习俗,每到立春的这一天不能发生口舌之争、必须要和和睦睦、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的到来。更有一些地方的习俗里面,躲春这一天不适合搬迁、看望病重患的人及参加丧事等,以免招惹到晦气,影响一整年的运气。